2007年12月14日 星期五

[品牌]服務業的品牌策略

服務業的品牌策略

在思考企業的品牌策略時,服務業應該多借重服務人員的角色。

學者貝利(Leonard L Berry) 和蘭波(Sandra S Lampo),最近在倫敦商學院所出版的「企業策略評論」(Business Strategy Review)中分析,在勞力密集的服務業,例如航空公司、餐廳、醫院等產業,人員服務決定了顧客對品牌的喜好程度。

當研究人員問及六十位受訪者,用語言描述他們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品牌,所有的受訪者描述的都是服務人員的行為。其他品牌要素,例如廣告、設施、便利性或價格,沒有受到如此普遍的注意。

另一方面,消費者只有在描述不喜歡的品牌中,才會提到價格因素,認為「不值得這個價錢」。當討論喜歡的品牌時,沒有一個人提到價格這個因素。也就是說,當顧客不滿意服務時,會思考到價格問題,但對服務滿意時,價格就不成為問題。

至於顧客願意為服務多付多少錢呢?研究顯示,對於較個人化的服務業,例如美容美髮業,顧客願意付出二○%到二五%的高價;較不個人化的服務業,則願意付一○%到一五%。

對於服務較差的企業,在較個人化的服務業,顧客認為至少要比競爭者低四○到四五%,才能夠吸引他們;在較不個人化的服務業,則要便宜二○%,才有競爭力。

兩位學者指出,勞力密集的服務業在擬定品牌策略時,應該思考三個原則:

1.統合各種品牌線索。將功能性、機制性,以及人員線索,做統一的規劃,向顧客訴說一個訊息一致的故事。

功能性線索是產業競爭的基礎,但是無法讓企業因此脫穎而出,例如飛機的準時、安全等,已經成為基本要素,各家公司相去不遠;機制性因素最能將無形的服務,透過有形方式向顧客呈現,例如餐廳的設計、機器的陳設等,對於需要較長時間服務的產業,例如飯店、醫院等,非常重要;人員服務則最能影響顧客對品牌形象的喜好程度。

2.進行情感連結。成功的服務業品牌,懂得將品牌和顧客做情感的連結,超越理性和經濟的訊息,讓顧客覺得親切、信賴。美國零售業者Build-A-Bear工作室,自一九九七年成立以來,今天已經有一四○家連鎖店。它賣的是填充玩具,但是卻不訴求產品的功能性,而是讓顧客像來到一個小型主題樂園一樣,讓顧客參與完成一個屬於自己的玩偶。它透過前述的功能、機制和人員線索,和顧客產生情感連結。

3.將品牌內化。正因為服務人員扮演關鍵角色,企業能否將服務的概念,內化到員工身上,就成了品牌成功與否的關鍵。公司必須持續向員工溝通品牌的價值和策略。只有當員工認同公司的價值,才能夠真正和顧客產生情感的連結。

from www.emba.com.tw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