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9月17日 星期一

[轉帖] 郭語錄 ( old :2007/6/6 post )

from: 1111進修網 職場秘辛

郭語錄深入亞馬遜版圖

在郭台銘心中,鴻海若要能夠長期發展,必須走向全球化布局。如今鴻海的工廠和研發中心橫跨歐洲、美洲和亞洲,憑藉的正是郭台銘要求百分之百執行力的十大全球 管理 鐵則。

鐵則 1
鴻海的全球化,是「全球製造力」 +「全球開發力」+「全球交貨力」。 郭台銘認為鴻海是一個長期發展的全球化企業,早在創業的初期,他就感覺到 企業 不做全球化是沒有出路的。前進中國只是全球化的過程一部分,而不是唯一。鴻海在美洲、亞洲、歐洲都設廠,重用當地人才,使製造能力迅速爬升、製造成本大幅下降,把戰線在全球拉開,才能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。

鐵則 2
全球化就是人才當地化,讓當地人負起責任。全世界沒有分白人、黑人的差別,只有分「有腦袋」和「沒腦袋」、「有責任」和「沒責任」的差別。 郭台銘一直相信平凡人只要經過磨練,並給予機會,就能變成人才。

鐵則 3
權 力給你,責任你負的 「TWO in BOX」。 鴻海全球重要布局的地區總部主管或事業群,都會由兩名主管同時分擔責任,像是網路事業群的總經理李光陸、呂芳銘,以及連接器事業群的盧松青和游象富等,都 是其中最好的例子。根據鴻海內部的經驗,要做好 Two in Box最重要的關鍵,就是不同的決策,其中只要有一人先做決定,另外一人就予以支持,才不會造成兩人都不敢做決定。

鐵則 4
集合、整合、融合。鴻海集團人才濟濟,但如何團結一心是最大挑戰。集團內部領導階層就指出,鴻海不斷購併的最大課題在如何迅速將企業文化間的差異降至最 低,「大魚吃小魚,關鍵在如何讓小魚化身為大魚的一部分,而不只是大魚肚子裡頭的小魚。」鴻海成長三部曲中最重要的就是:「融合、責任、進步」。

鐵則 5
我不指出你的錯誤,就是我的錯誤。鴻海要求全球幹部不能以「文化不同、價值觀不同」當作藉口,讓部下因為不了解而犯錯,任何幹部都要有確實糾正部下的責任,而且要即時糾正,不要顧及面子,這樣子才可能讓鴻海的文化落實在每一個階層。

鐵則 6
經營的工作,就是取得資源、運用資源、分配資源。經營管什麼?就是管資源。 跨國管理最重要的就是成本的分攤、掌握,也就是資源的最佳化分配和管理運用,鴻海的「經管」系統主要是財務 資訊 人員來控制,確定生產效益能夠達最佳化。

鐵則 7
跨世紀8個經營挑戰:1.跨國界經營;2.跨組織學習;3.跨技術整合;4.跨族群融合;5.跨資訊與系統鴻溝;6.跨知識與常識分野;7.跨速度與彈性變化;8.跨人才培育與成長瓶頸。
郭台銘在2000年時特別向全球幹部宣示這8項挑戰,主要是以「跨越」來突破成長極限。當時鴻海正準備從大陸向美國及歐洲跨足生產製造。

鐵則 8
全 球的格局,是胸懷千萬里,心思細如絲。而心胸有多大,舞台就有多大。 在郭台銘的願景之中,未來的鴻海科技集團,是一個活性的、有尊嚴的、有成就感的「知識工作者」樂園。鴻海希望結合全球科技菁英,挑戰科技創新和事業轉型的 更高目標,打造「長期、穩定、發展、科技、國際」的發展模式,也同時布局電腦、通訊、消費性電子、汽車、通路、數位內容等 6C產業領域。

鐵則 9
成本、品質、速度、彈性和工程服務,是我們五大核心競爭力。Cost, Quality, Speed, Flexibility, Engineering Services are our core competences. 在鴻海的歐洲匈牙利、巴西瑪瑙斯廠房都會看見這樣的標語,翻成當地的文字,讓員工很清楚地了解鴻海的競爭優勢,是由五種指標所組合而成。

鐵則 10
空 降部隊必須具備有「到處都能降,到達即能打」的作戰能力。郭台銘認為全球化人才必須具有跨越文化、完成使命的能力。像2000年7月時,郭台銘將前亞泰利 公司副總裁陳偉良帶進鴻海,陳偉良在鴻海的第一份工作,是完全不熟悉的領域,他接下鴻海美國光通訊公司財務長一職,執行光通訊「鳳凰計畫」。後來他建議郭 台銘暫緩鳳凰計畫的腳步,轉向手機等領域,陳偉良也馬上接手諾基亞這個客戶,最後更擔任香港上市公司富士康的董事長。

* 以上資訊由《數位時代》雜誌提供http://www.bnext.com.tw/

沒有留言: